岳云鹏歌曲封面
00:00
00:00
🔊

全德报(2013.3.16 “我叫郭德纲”北京相声专场)

专辑
岳云鹏相声集
发行日期
2014-01-01
流派
暂无
时长
00:00
播放次数
2,356,789
收藏人数
156,432
歌词
相关信息

甲 相声讲究什么?

乙 说、学、逗、唱。

甲 这是相声演员的四门功课。这唱,您都能唱点什么?

乙 那可多了,讲究南昆、北弋、东柳、西梆。

甲 噢,这一说,您还真能唱。南昆指的是什么?

乙 到了南方爱听昆腔.

甲 北弋昵?

乙 北方爱听弋调高腔。

甲 东柳?

乙 到了山东爱听柳子腔。

甲 西梆?

乙 到了山西、陕西,爱昕梆子腔。这你问不住我。

甲 到了你们那儿。

乙 我们那儿?

甲 对,到你们那儿爱听机关枪。

乙 到了你们那儿爱听迫击炮!

甲 哪儿有迫击炮呵?

乙 什么叫爱听机关枪?!

甲 说真格的,您能唱高腔吗?

乙 不敢说能唱,多少会一点儿。

甲 您要能唱,今天在这儿,我帮你唱一出怎么样?

乙 那我代表观众表示欢迎。谁挑戏呢?

甲 得你挑戏。

乙 我挑戏?那您可得多关照我。

甲 嗯,好说,好说。

乙 这位口气还不小。

甲 唱哪出呢?

乙 那得看您是唱哪工的?

甲 我呀,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,神仙、老虎、狗,刷戏报子扫后台,我全会。

乙 嘿!碎催!

甲 “全活”嘛。

乙 理发来啦!正工唱什么?

甲 青衣。高腔叫正旦。

乙 行呀。那咱唱一出《春香闹学》?

甲 没意思。“俏面丫头十三四”,我演出来也不象呵!

乙 对,你是唱正旦的。那咱唱一出《思凡》?

甲 噢,尼姑思凡。这出好!哈……

乙 那就唱这出。

甲 我还没学哪!

乙 要不咱唱出《嫁妹》?

甲 钟馗嫁妹?这是武花脸的戏,唱不了!

乙 这个没意思,那个没学,你到底唱不唱?

甲 唱呵!不是没有合适的戏嘛!

乙 你要会唱,咱来一出《窦公骂女》。

甲 嗯,窦公骂你。

乙 骂我干嘛?我招他啦!《窦公训女》又名《八本全德报》。

甲 八本?

乙 对呵!观榜、立契、焚约、招赘、痛别、训女、拷童、荣归。

甲 你对这剧情,明白吗?

乙 知道一点,这个戏说的是五代残唐有一位落魄的英雄高怀德,他有个闺女叫高崔英,父女相依为命,为了生活外出经商,借了窦公三百两银子。后来高怀德要投军报国,就将女儿托与窦公为奴还债,窦公夫妇就将桂英收为义女,叉招赘石公子为婿。洞房花烛之夜,桂英说明真情,感动了石公子,决定进京寻找高怀德,等翁婿荣归再为成亲。三更时分,小夫妻洒泪分别。等到天明,窦公夫妇闻听院子报事,得知新姑爷逃走,大吃一惊,马上叫出桂英盘问一番,这就是咱们要唱的《窦公训女》!

甲 就这个,我都知道!

乙 我说完了他也知道了。

甲 行,这里边有几个角儿?

乙 六个。

甲 你去哪个?

乙 我去窦公。

甲 你斗公儿?

乙 对。

甲 我斗母儿。

乙 我斗蛐蛐儿。

甲 我斗油葫芦。

乙 这都是哪的事呵!合着全不懂,我去窦公窦大人。

甲 你逗大人,我逗小孩儿。

乙 咳!我去窦燕山窦老爷。

甲 我呢?

乙 你来个夫人。

甲 什么?你去老爷,我去夫人——

乙 对呵!

甲 (含笑)你别跟我们闹。

乙 谁跟你闹啦!这不是演戏吗?

甲 还有什么角儿?

乙 老院子,院子禀事。

甲 我来,我能演“麒派”老生,讲究念功、做功,演个老年人跟真的一样。

乙 还有小姐高桂英,姑爷石守信……干脆,咱们是分包赶角儿。

甲 好。

乙 咱分出前后台来,这儿(指舞台前中心),为前台,这儿(指舞台左侧)为后台.从老爷、夫人同上起。

甲 我去夫人包上头。

乙 对,您化化妆。

甲 不行,还唱不了!

乙 怎么?

甲 没有“家伙”,怎么唱?

乙 场面哪,那好办,我出场你打家伙,你出场我打家伙。

甲 行,你说打“长锤”还是“急急风”。

乙 “长锤”,“急急风”那是京剧,这是高腔,场面就是一个大钹,一个大铙,一打出来这样:冬秋、冬秋,冬秋……

甲 哦,冬秋锣呵,这我会打。

乙 那就开始吧!(学老生上场)嗯咳!

甲 (学打家伙)冬——

乙 你可倒是“秋”呵!

甲 我把“秋”忘了。

乙 那我这条腿落不下来了!“冬”抬左腿,“秋”抬右腿。嗯咳!

甲 冬——秋——冬——秋——冬——秋。

乙 你这提着线呢!这也太慢了!快着点儿打。嗯咳!

甲 冬秋、冬秋……

乙 暧!这也太快了!

甲 看看你“跑圆场”的功夫怎么样?

乙 这里边哪有“跑圆场”呵!你得不紧不慢的。

甲 那好办!

乙 嗯咳!

甲 冬秋,冬秋,冬秋,冬秋,……

乙 干脆,咱们北大关见得了!

甲 又怎么啦!

乙 你怎么“冬秋”起来没完啦!

甲 你不告诉我不紧不慢吗?

乙 那也得有个数,你没看见我直冲你抖袖嘛,那就是告诉你打住。

甲 噢,您那是抖袖?

乙 对。

甲 我当你轰苍蝇呢!

乙 这都挨得上嘛!你打“三棒半”。

甲 嗯,“三棒半”,明白了,再来。

乙 嗯咳!

甲 冬秋——一棒了!

乙 你别说出来呵,心里记数。

甲 行。

乙 嗯咳!

甲 冬秋,冬秋,冬秋,冬!

乙 这是怎么啦?

甲 半棒!

乙 你这半棒,我差点没扭了腰。

甲 那咱不要这半棒了。

乙 好。嗯咳!

甲 冬秋,冬秋,冬秋——

乙 (吓一跳)

甲 不要半棒!

乙 “招来嫦娥齐永贺”。

甲 好!

乙 你叫好干嘛!

甲 代表观众欢迎你。

乙 用不着,该你出来啦!

甲 哪位找我?

乙 周蛤蟆,让你帮帮他。

甲 我是票友,你得关照点儿。

乙 老爷、夫人同上,这你还不明白。

甲 噢,该夫人上场,你说明白了!

乙 嗯咳!

甲 (学旦角台步)你看我这身段怎么样?

乙 行。“招来嫦娥齐永贺”。

甲 招来嫦娥……

乙 别唱我的词儿呵!得唱夫人的词几,还得小嗓儿。

甲 小嗓那我有。(学)依——呀!

乙 好嘛,跟宰鸡差不多!“招来嫦娥齐永贺”。

甲 蹦豆萝卜给的多!

乙 这叫什么词儿呵!不象话!

甲 我卖蹦豆萝卜帮你过日子,对不对?

乙 不对!做小买卖呵,你得唱戏词儿。

甲 戏词儿是什么?

乙 满不会。

甲 这叫“晕台”,谁也短不了,你提拔提拔不就得了吗?

乙 告诉你吧:“贤人堂前列旗罗”。

甲 怎么讲?

乙 堂前摆着旗罗扇伞,庆贺招赘石姑老爷。

甲 明白啦!(唱):“贤人……”

乙 别忙,前边唱去!

甲 哪儿唱都一样!

乙 “招来嫦娥齐永贺”。

甲 “贤人堂前列旗罗”。

乙 冬秋,冬秋。

甲 (“万福”动作)

乙 好嘛!我们这是“河漂子”,一冒一冒的。快坐下吧!

甲 坐下就坐下。

乙 “呵,夫人!”

甲 “呵,汉子!”

乙 瞎!你别叫我汉子呵!

甲 那叫你什么?

乙 得叫我老爷。

甲 有你这样的老爷吗?我看你象舅舅。

乙 没我这样的老爷,也没有你这样的夫人,这是逢场作戏。“呵,夫人!”

甲 “呵,汉——老爷。”

乙 好嘛,我是汉朝的老爷。“呵,夫人,天到这般时候,不见你我的女儿,她往哪厢去了?”

甲 “问你的女儿么?”

乙 “正是。”

甲 “卖冰棍儿去了!”

乙 你女儿才卖冰棍儿去了呢!

甲 看!这一说还不好意思了!你女儿是不是在街上卖冰棍儿?“冰棍儿败火!五分一棵!”

乙 那你怎么不提你们老太太呢!

甲 我母亲怎么啦!

乙 就在天祥市场门口:“新来到的火车表!”

甲 那怎么不提你大爷呢?“耗子药!”

乙 得!这都不挨着啦,你得说戏词儿。

甲 什么词儿?

乙 满不会。

甲 我会得太多叉住了!

乙 “妾身不知,但听院子一报!”

甲 “妾身…”

乙 别忙!“……你我的女儿她往哪里去了?”

甲 “妾身不知,但听院子一报!”

乙 “天到这般时侯,为何不见院子报来?”

甲 “是呵,为何不见报来?”

乙 “报来!”

甲 “报来!”

乙 “报!”

甲 “报!看报啦!重要新闻看报啦!”

乙 谁让你卖报来啦!

甲 你不是让“报来”嘛?

乙 下边该院子报事。

甲 院子呢?

乙 你得赶院子。

甲 我哪赶去?

乙 你不是去院子吗?

甲 那夫人呢?

乙 先搁这儿,你赶院子。

甲 哦,去老头,行。

乙 “为何不见院子报来?”

甲 “报!院子禀事!”

乙 “何事?”

甲 “没事。”

乙 没事你报个什么劲儿,得有事。

甲 “有事。”

乙 “何事?”

甲 “不知道。”

乙 那就甭唱啦!

甲 我可得知道有什么事呀!

乙 好嘛,一句不会。

甲 什么不会,马虎了!

乙 又马虎了!你得说:“启禀老爷,大事不好了!”我问:“何事惊慌?”你说;“昨晚三更时分,石姑爷与小姐在后花园中洒泪分别去了!”

甲 咳!老词儿!

乙 告诉你又老词儿啦。“为何不见院子报来!”

甲 “报!院子禀事。”

乙 “何事?”

甲 “启禀老爷,大事不好了。”

乙 “何事惊慌?”

甲 “昨夜三更时分,石姑爷与小姐在后花园洒泪分别去了。”

乙 “你待怎讲?”

甲 “洒泪分别去了!”

乙 “哦……”

甲 不唱了!

乙 又怎么啦!

甲 你跟我瞪眼干嘛!你以为我怕你呵。

乙 我这是跟你生气啦!

甲 你凭什么跟我生气呵?

乙 我嗔着你报事报晚了。

甲 怎么晚了?

乙 昨晚三更走的,你应该当时来报。

甲 当时我可得知道呵!

乙 那你这时候来报,我生气了。

甲 你生气?我还一肚子气呢!

乙 那就没法唱啦。没告诉你逢场作戏嘛!这出戏里我去老爷,你去院子,在封建专制时期,院子是奴才,老爷发威,奴才撒尿,我一生气,你得怕我。

甲 我不怕你。

乙 不是你怕我,是你去的那个角儿,怕我这个角儿。我一冲你瞪眼,你得打哆嗦,恨不能有个地缝就钻进去。明白了吧?

甲 明白了!这说明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没地位,主人一发威,就吓得浑身哆嗦,怕砸了饭锅。

乙 这回明白啦!

甲 为了表现这点儿意思,我露露衰派老生的演法,您看我的道白、台步都是“麒路”。

乙 噢,学麒派老生,可别忘了哆嗦。

甲 忘不了!我要哆嗦起来与众不同。

乙 怎么?

甲 体似筛糠,挥身颤抖,要把老院子受压迫又不敢反抗的劲头演出来,心里一害怕就哆嗦。

乙 这就要哆嗦呵!咱们打头来吧!

甲 好,这样我的感情连贯。

乙 嗯咳!

甲 冬秋,冬秋,冬秋,冬!

乙 这半下又来啦。“招来嫦娥齐永贺”。

甲 “贤人堂前列旗锣”。

乙 “呵,夫人!”

甲 “呵,老爷!”

乙 “你我的女儿哪厢去了?”

甲 “妾身不知,但听院子一报。”

乙 “天到这般时候,为何不见院子报来!”赶院子!

甲 (学)“报!”

乙 麒派老生来了!

甲 “院子禀事。”

乙 “何事?”

甲 “启禀老爷,昨夜三更时分,石姑爷与小姐在后花园中洒泪分别去了。”

乙 “你待怎讲?”

甲 “洒泪分别去了!”

乙 “哦……”

甲 (浑身颤抖)

乙 你这是怎么啦?

甲 踩电门上啦!

历史记录

!
提示
播放失败哦,因为我没有版权😂哈哈哈。